政务公开 > 巴中市农业农村局 > 建议提案

巴中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56号提案的答复

2022-09-30 20:41

市政协人资环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发展生态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156号)已交由我局办理,经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水利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林业局、市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探索生态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加快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统揽,加快推动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南江县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巴州区省五星级枳壳园区、平昌县省四星级茶叶园区、恩阳区省三星级优质粮油园区、通江县省三星级小通江流域食用菌园区等,共计培育创建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1个。下一步,不断优化现代农业园区类别结构,分类培育创建,择优认定,力争新创建(升级)一批省星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

(二)加快建设特色产业繁育基地。建成茶树良种繁育基地3个、金银花育苗基地1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建成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等7家畜禽产业繁育场。下一步,实施巴山肉牛良种繁育行动,开展空山黄牛品种申报认定工作,力争空山黄牛入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支持创建国省巴山肉牛核心育种场;持续开展南江黄羊选育,构建“选育+扩繁+商品化生产”的育繁推体系和优质种羊梯级选培回引体系。加快建设南江县茶树良种繁育中心,配套建设一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及引进、试验、示范。

(三)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政策激励机制。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共补贴农机具7001台(套),兑现补贴资金657万元。下一步,继续推广应用绿色节能农机和耕种一体农机作业装备,加大新型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实施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装备替代传统装备行动,降低农业生产化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兑付。

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发展康养旅游。森林康养方面:建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米仓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14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8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53个、县(区)级森林康养精品点102个,培育省级康养人家30个、省级森林人家11个。下一步,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各区域康养产业规划,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康养产业市场行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文旅康养融合,挖掘地方文化,丰富康养业态。加快引导农业、医疗、旅游、教育、养老和运动等多领域资源与康养产业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乡村旅游方面:今年以来,重点推进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山地高效茶旅融合产业园(通江)、“幸福苏山”文旅康养综合体、化成镇梁大湾村乡村振兴文旅示范基地、响滩镇城乡融合发展等市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2022年建成“三区同建”示范点位16个。鼓励充分利用镇村留存的闲置用地用房,继续培育“巴山民宿”区域公共品牌,2022年拟新评定“巴山民宿”6家以上,现已确定点位。下一步,推荐南江县光雾山镇和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平昌县三十二梁镇龙尾社区争创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村;鼓励支持条件成熟的乡村旅游景区积极申报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村。

巴河流域生态长廊建设方面:巴河治理工程项目实施以来,依托柳津湖以及巴河段河道两岸堤防工程形成的14公里河道景观休闲带打造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柳津湖水利风景区,现已成为集生态休闲、滨水游憩、文化风情、综合服务一体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下一步,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正常运营纳入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城镇排污管网,建成全市所有县城及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并保障正常运营,切实推进秀美宜居城市打造。

(二)发展巴中特色文化产业。巴中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授牌为“首批四川省文创集市”,业态涉及文化创意、数字体验、广告会展、民俗展演、特色餐饮、特色民宿等多种业态。巴中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恩阳古镇景区,以“文创、研学、休闲、展销”为主题,聚集一批文化创意和特色产业经营主体,常态化演出“恩阳船说”大型夜游演艺剧目,新建“十大碗”旗舰店、“南江黄羊”品牌餐饮店、花间堂·米仓道民宿。下一步,深度研判国省政策投向,突出“红+绿”主攻方向,策划储备一批文旅康养产业园区。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地方创意设计企业。开发休闲食品、工艺美术品、特色非遗产品、文博文创产品、戏剧影视衍生品、红色文化及巴文化产品等“巴中有礼”系列文化旅游创意商品。打造地方“文创精品IP”10个,衍生产品20件(套),新推出系列文创产品60件(套)。

(三)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编制的《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将“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康养”“探索受益地区补偿保护地区、流域下游补偿上游的区域补偿机制”“推动生态资源向发展效益和竞争优势转变”等有关内容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下一步,争取将“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康养”等内容有序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切实推动有关工作落地落实。协助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对有关规划内容进行细化,纳入本地区、本行业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项目业主的指导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项目业主包装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推动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