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区联播

通江县大力发展食用菌助力农民脱贫

2020-06-17 10:06 来源:种子管理站 浏览击量:

通江县按照建设“绿色耳乡•红色通江”的战略部署,建立以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机制,构建了“一带”(小通江河流域银耳产业带)、“两园”(通江银耳文化博览园、通江银耳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区”(周子坪食用菌万亩示范区、诺水河食用菌万亩示范区、梓潼食用菌万亩示范区、陈河银耳万亩示范区、涪阳银耳万亩示范区)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了银耳科研、良种繁育、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品牌营销、银耳文化等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3.5亿袋,产值达18亿元。段木银耳接种152万袋;种植木耳1.2亿袋;种植香菇1.3亿袋;生产平菇、灵芝、羊肚菌等其他食用菌0.3亿袋;引进日产6万袋/45吨的海鲜菇生产企业,年产1.4万吨鲜品。截至目前,全县有23个乡镇、20000余户耳农参与银耳产业生产经营,通过银耳产业带动实现8000余户贫困户20000余人精准脱贫。

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2019年,通江县在陈河乡启动了现代农业银耳产业园区建设,拟将其创建成为省级五星级园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已吸引120余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入驻,核心区新建标准化耳堂2300余个,用种量达74万袋,占全县银耳用种量50%左右。2019年5月,巴中市农业投资集团公司与通江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拟在通江全产业链开发通江银耳。通江县将以陈河和诺水河为核心,带动全县,辐射整个秦巴山区,建立10万亩通江银耳产业生产基地。目前,该县已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通江银耳)优势区。

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通江县以银耳科研所为平台,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建立了省食用菌创新团队通江试验站,选育出了2个具有通江银耳本质特征的“川银耳1号”“川银耳2号”银耳新品种。着重开展银耳栽培与气候变化,银耳菌种退化、品质研究等科技攻关,研究轻型化、机械化、智能化栽培技术,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加强银耳药用产品研发及银耳保健食品、即时食品、银耳面膜开发等银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创新,与省农科院土肥所共同完成的《银耳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银耳)》已颁布实施;《通江银耳等级规格》地方标准已经立项;《段木银耳耳棒生产规范》已列入国家标准。

三、产业体系日趋完善。通江县以银耳科研所为依托,先后组建了巴中通江银耳产业技术研究院、通江县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四川省通江银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申报之中,成立了通江银耳协会,培育了专业合作社80个、家庭农场20个、菌种生产厂10家、龙头企业16家,建立了清洁化、标准化、工厂化年产能力达20万瓶以上食用菌良繁中心,引种驯化一批适宜不同栽培模式的新品种,初步形成了以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和33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科研院所,银耳企业、专合社、乡土专家为辅的“一主多元”技术推广体系和“科研机构+乡镇农技服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产业化发展体系。

四、品牌优势逐渐凸显。通江是中国银耳之乡,生产历史悠久。“通江银耳”证明商标系中国驰名商标,“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全方位开展。2005年,通江银耳录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2010年,通江县被省人民政府确认为首批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食用菌);2014年,入选“四川十大特产”,获“天府七珍”之首称号;2015年通江银耳生产系统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18年,成功入围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百强榜单;201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达36.95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