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征集调查

关于征求《关于实施“秸秆变肉”行动推动巴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公告

征集时间:2024-02-05 00:00 截止日期:2024-03-05 00:00 征集状态: 已结束

为促进全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关于实施“秸秆变肉”行动推动巴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4年2月5日—2024年3月5日,如有相关意见建议请通过以下方式反馈市农业农村局。

一、发送电子邮件至电子邮箱:bzxumu@163.com。

二、寄送信函至:巴中市江北大道中段430号(巴中市农业农村局),邮编:636000。

三、网站留言。

巴中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2月5日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实施“秸秆变肉”行动推动巴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有关单位:

实施“秸秆变肉”行动推动巴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重拾成本优势、提高产业抗逆性、实现助农增收的有效举措。为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助力巴山肉牛产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放眼国内大循环,立足山区资源优势,着力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按照“百镇千村万户”全域布局,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实施“秸秆变肉”,助推肉牛产业降本增效,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全域全链构建巴山肉牛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山区现代畜牧业强市,以肉牛产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引领推动与监管调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将巴山肉牛大品种培育为巴山肉牛大产业。

——坚持农牧并重,种养结合。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宜地推广秸秆变肉,促进秸秆资源过腹增值,粪污资源还田增肥,促进肉牛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型发展。

——坚持全域布局,链式发展。围绕种源自给不足、市场拓展不广等短板弱项,不断强弱补短,按照“百镇千村万户”全域布局,前、中、后端协同推进,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坚持科技赋能,质效同增。加快基础应用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探索推进智慧牛业,强化技术指导与培训,向科技要质量,靠科技增效益,开辟山区肉牛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路。

——坚持品牌引领,联农带农。加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授权、统一监管,将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并固定在巴山肉牛产业链中,培育产业化联合体,提升组织化程度,抱团拓展市场。

(三)主要目标。率先在全省农区走出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的新路子,率先在西南地区建成肉牛种源基地,率先在全国构建山区肉牛产业全链地方标准体系,力争早日坐上四川肉牛产业头把交椅。到2026年底,肉牛年饲养量达到50万头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底,年饲养量争取突破10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构建种养循环体系。促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探索优化山区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青(黄、微)贮、氨(碱、糖)化等科学利用方式,产业化培育秸秆饲料化利用主体,到2026年底,秸秆饲料化利用量突破50万吨。以提高山区秸秆收贮利用质效、降低成本为切入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支持农机协会、饲草料加工企业等专业化组织聚焦粮食园区、高标农田等集中连片区域开展秸秆机械化收储利用,结合“藏牛于户”适度规模养殖,促进秸秆资源就地就近转化利用,推动“秸秆变肉”、粪肥还田,着力构建种养循环生态产业体系。

(二)推动种源扩量提质,构建种源自给体系。聚力打造“空山牛”种业芯片,加大空山牛保种扩量、本品种选育力度,加快建设空山牛保种场(备份场)、扩繁场,争创国、省级肉牛核心育种场,逐步实现肉牛产业种源自主可控。同步加大海福特、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种牛引进力度,依托“龙头企业+”,推广“售母收犊、户繁企育” 的分散育种、分段饲养联农模式。以平昌县为主体,探索试点“215”养殖计划(即:带动20000户农户,户均增养1头海福特能繁母牛,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持续推动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到2026年底,全市种源自给率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肉牛良繁体系,科学布局建设人工授精站,完善设施设备配套,提升肉牛选育改良服务能力,提高肉牛良种化率。

(三)推动养殖扩面增量,构建产业集群体系。坚持全域推动、多元参与,稳步提高巴山肉牛饲养量。按照能养尽养、愿养尽养发展原则,着力降低圈舍闲置空栏率,提高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利用率,巩固提升一批规模养殖场,动员新增一批适度规模场,扩面发展一批中小散养户,形成上有示范引领,中有坚实支撑,下有“千万个小”的肉牛养殖体系,打造一批肉牛养殖基地、重点乡镇,推动优势资源集聚发展。逐步提升肉牛养殖技术、设施装备水平,培育创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部、省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引领带动山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推动屠宰加工提能,构建三产融合体系。支持现代化肉牛屠宰场建设,充分发挥屠宰场连通一产与三产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技改提升与冷链物流体系配套,优化屠宰工艺流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引导肉牛就地屠宰,逐步提高屠宰产能,到2026年底,肉牛本地屠宰率达40%以上。加大牛肉产品开发与加工力度,推动牛肉精细分割,逐步实现优质优价,加强原料类、菜肴类、休闲类预制菜研发生产,培育预制菜优势大单品,大力拓展牛肉餐饮市场,开发巴山肉牛特色精品菜系,以品质优势获取市场认可。加大骨、皮、血、内脏等副产物利用,强化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关联产业互动,助力肉牛产品全部转化为产值效益。

(五)推动品牌培育推介,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绿色、优质为导向的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新路子,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打造,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产品可追溯体系,同步构建品牌准入、监督管理与处罚退出机制,夯实质量基础,保障流通安全,维护品牌信誉,认证一批“三品一标”产品,培育一批“名优特精”产品。推动肉牛交易市场与产品营销体系同步提升,借助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等战略机遇,加大宣传推介与线上、线下市场拓展,加快形成本地自给、辐射川渝、面向全国的营销体系,配套构建部门指导、协会组织、企业团体等共同参与的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助力品牌营销扎实推进。

三、政策保障

(一)强化财政支持。实行肉牛产业中、省财政资金清单化管理,严格按照资金用途与绩效目标,确保资金全部用于肉牛产业发展,并按时效进度拨付到位。统筹使用国省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市级优势大品种(巴山肉牛)等资金,突出国、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分别不低于65%、55%的要求,市级衔接资金用于肉牛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40%,主要用于支持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及肉牛重点镇培育等。指导县(区)统筹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等资金,投向肉牛产业的比例不低于10%,用于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与风险防范,稳定产业经济效益。用好用活其他财政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撬动与兜底保障作用,调整优化肉牛综合性保险体系,创新实施病死、灾害等风险保障与市场价格风险保障“双险合一”模式,建立财政保费补贴机制,养殖场(户)自缴保费比例不高于40%。

(二)强化人才支持。建强以市农科院为主的科研机构与市、县(区)、乡(镇)三级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大空岗摸排与招引力度,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充实畜牧兽医队伍。建立巴山肉牛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落实技术人员一对一挂联指导机制,创新吸纳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技术能人进入技术服务体系,壮大发展合力。加强与国省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紧密联系,组建巴山肉牛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共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决策智力支持,突破短板弱项,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服务支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走深走实,持续提振在巴投资发展信心和预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合力推动巴山肉牛产业发展壮大。聚焦政策争取与重大项目拼抢,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与包装,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省支持范围。推动投资建设靠前服务,加强用地保障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全面实行建设用地、环评、种畜禽生产经营等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强化行政服务作风建设与效能提升。全面启动肉牛市场价格监测与发布,为肉牛综合性保险开发设立提供支撑,严格落实政府承诺事项兑现制度,强化政府公信力建设。

四、组织领导

健全肉制品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县(区)肉制品产业链长制办公室职能作用,着力构建井然有序、高效畅通的市、县(区)、乡(镇)联动体系,科学建立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实行季调度+半年考核督导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持续推进链长制成员单位联席会商与重大项目挂联服务制度,加快化解产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提升重大项目建设质效。加大肉牛产业招商引资与宣传推介力度,持续举办肉制品产业招商推介会,开展龙头企业引育行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节会活动、对口帮扶等载体,宣传产业新政策、新举措、新成果,营造群策群力、共商共兴的良好发展氛围,广泛吸纳各类资源向肉牛产业聚集,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巴中市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  月  日

附件

巴中市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

一、强化种业支撑。加强牛遗传资源挖掘与利用,建立健全空山牛活体原位保种为主、遗传材料保存为辅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市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用于空山牛遗传资源保护,鼓励开展海福特牛联合育种攻关,推动优质肉牛种源基地建设,积极争创国、省级肉牛核心育种场。持续实施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对常年存栏能繁母牛1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按照“见犊补母”原则,每头母牛每产一头犊牛补助500元。配套构建肉牛良繁体系,推广使用肉牛优质冻精。

二、加大饲草料开发利用。加大青贮玉米等优质牧草品种推广与利用,加强人工种草配套与秸秆资源利用,统筹提升饲草料自给率,积极争取实施国家粮改饲、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对人工种草、秸秆收储分别达到500亩、1000亩以上的市场主体,按10万元/个给予奖补。加大饲草、秸秆资源青(黄、微)贮、氨(碱、糖)化等加工调制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机械装备配套,按规定将饲草料生产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严格落实补贴政策,确保应补尽补。

三、推动养殖增量提质。鼓励各类主体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发展肉牛养殖,稳步提高肉牛饲养量。全面实施“藏牛于户”战略,持续推进肉牛重点镇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支持培育万头肉牛重点镇,按100万元/个给予奖补。鼓励组建巴山肉牛产业化联合体,实施订单生产、协议价购销等利益联结模式,提升山区肉牛产业组织化程度。持续推进肉牛规模养殖场争创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对成功创建者市财政分别按5万元/个、2万元/个给予奖补。

四、挖掘屠宰加工潜能。稳步提升肉牛屠宰产能,有序引导肉牛就地屠宰,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对持有市域“两证一标”(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标识)的肉牛养殖业主按200元/头给予奖补。鼓励屠宰企业实施精细分割实现优质优价,加大皮、骨、血、内脏等副产物收集与综合利用,提高综合产值,配套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提高牛肉产品集散处理能力,与牛肉直营、餐饮连锁等销售端、消费端建立点对点配送体系,提升销量拓展市场。

五、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巴山肉牛产品研发与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巴山肉牛”区域公用品牌,同步培育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申请认证。用好农洽会、农博会等各类节会活动,用活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等机制,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建立健全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提升巴山肉牛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六、坚持健康绿色发展。严格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计划,落实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关口前移,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全市疫病监测净化工作。加强肉牛跨区域调运监管与落地检疫,加大肉牛屠宰与牛肉市场流通的检验检疫,严格落实病死牛无害化处理制度,确保肉牛生产与牛肉产品安全。加强肉牛养殖环保工作指导服务,对符合要求的肉牛养殖项目,依法依规加快环评审批。科学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鼓励收集牛粪开展有机肥生产。

七、强化金融保险助力。加大信贷资金投向、投量、利率等对肉牛产业支持力度,根据养殖年限适当延长贷款期限。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扩大“肉牛活体贷”业务规模,探索开展肉牛圈舍、大型机械、养殖保险单、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肉牛养殖平均担保费率控制在1%以内。推动保险机构开发设立肉牛综合性保险,提供病死灾害与市场风险双重保障,费率不超过5%,建立县(区)财政保费补贴机制,养殖场(户)自缴保费比例不超过40%。

八、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以市本级科研与技术推广单位为主体,市财政每年保障科研投入不低于200万元,围绕繁育、养殖、防疫等重点环节,集成推广适应山区肉牛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体系。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建立技术人员挂包服务机制,推动技术服务走实最后一公里。加强市域中、高职院校畜禽生产相关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后备力量。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推动校市合作、厅市共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九、强化发展用地保障。各县(区)应立足辖区国土空间规划,做好肉牛产业发展用地规划与保障,对养殖用地不足的县(区)使用林地定额予以适度倾斜。养殖设施用地应尽量利用“四荒地”等,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零散地块确实难以避让的,在严守“三区三线”规划前提下,允许进行优化调整,调整方案经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认定同意后方能使用,且使用面积不得超过项目用地规模的10%,最多不超过10亩。设施用地应不占或少占林地,确须使用林地的应节约使用Ⅲ级及以下保护林地,且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审批。

十、强化保障服务与督促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肉牛产业“外抓招引、内强培育”力度,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技术指导与政务服务。充分发挥肉制品产业链长制职能职责,持续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挂联服务制度,定期联席会商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分年度确定肉牛产业发展任务与责任清单,将其纳入市、县(区)相关单位督查评价内容,作为年度目标考核重要依据。

以上同类政策达到国、省、市、县级奖补标准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重复奖补。本办法自2024年  月  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巴府办发〔2021〕14号)同时废止。

征集结果

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关于实施“秸秆变肉”行动推动巴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征集期间,共收到反馈意见0条,共采纳0条。

发表意见

  • *您的姓名:

  • *联系方式:

  • *您的意见: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