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巴中市农业农村局 > 建议提案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5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2023-09-27 17:51 来源: 办公室

王飞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第150号)已交由我局办理,经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快发展经济,提供物质保障。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据《四川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办法》,按照“四个统一”,清理核实全市有经营性资产56.9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92.26亿元、扶贫资产242.71亿元、资源性资产2238.61万亩。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取得唯一性的原则,加强与同一层级成员身份重复人员沟通联系,引导自愿选择保留或退出,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76.82万人,实现成员信息“入册入库、不重不漏”。按照“一人一股、一户一证”的原则,把集体资产份额制量化到人、颁证到户,颁发股权证书44.69万本。按照 “五个一”标准,规范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623个。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把农村土地经营权等16项交易品种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交易,办理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356宗交易额5.9亿元,办理林权流转交易4宗交易额940万元。探索实践优势产业引领型、文旅整合特色型、生产生活服务型、联村联企发展型、低效园区转化型等五种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类型,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恩阳区双胜镇天良村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促进三方共赢》获评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优秀案例。二是资金投入向集体经济倾斜。坚持以村为单位,以产业为主线,以村集体经济为载体,充分发挥中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作用,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全年衔接资金到位15.19亿元,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全年计划实施项目787个,其中产业项目438个,计划投入资金9.27亿元,占比61.03%,特别是向全市77个村各安排衔接资金70万元,用于支持实施集体经济项目。同时,引导东西部协作,中省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行动等资源向重点村倾,促进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二、坚持以民为本,提升农民素质。我们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原则,着力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11000余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分为省、市、县三级培训,主要培育对象为“年满 16 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我市重点将家庭农场主、专合社骨干成员等新兴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和种养殖能手作为培育对象。为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实用性、针对性,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双向选择”工作,今年,我市争取到项目培训高素质农民1398人,其中,省级调训学员64人,经调研培训学员需求后,结合全省4家部、省级示范基地具体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35名农业领军人才中和29名农业经理人则分别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在川农大、农科院、省农广校和省水产校开设的课程中进行了选择。在市级调训层面,按照《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做好2022年“三农”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中 “组织认定一批市级现代农业培训机构,组建现代农业讲师团”的要求,全市遴选出5家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51名市级调训学员同样将开展“双向选择”,确定培训机构,由市农业农村局对其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培训效果。

三、继续破立并举,构建乡风文明。一是扎实推进乡风文明行动。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推进城乡共建,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及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评选表彰身边典型1000余人,42名农村居民入选四川好人、巴中好人。联合市妇联、市住建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文明庭院”评选,拟评选市级示范户100户、市级示范村20个。联合市民政局启动全市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评选活动,不断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提档升级。开展“传承三苏家风·涵育家国情怀”家风征文活动,收集文章300余篇,择优向省推荐14篇,获奖1篇。恩阳区编印《新风尚文明手册》,收集整理《乡规民约》《文明村歌》等420余篇,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是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2022年11月,按照部省相关要求,农业农村系统牵头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牵头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过程调度、结果验收,其它部门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加强本行业督促指导力度。横向上,相互协作配合,纵向上,管行业管治理,全市治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督促指导全覆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挥红白理事会治理效能,理顺“红白理事会”组织架构、规范红白理事制度;积极开展婚丧礼俗改革,在婚俗改革实验区积极推出遏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措施,结合清明节开展主题宣传和巴中市第二届节地生态集中安葬一事,为432名逝者举行集中生态安葬,积极倡导厚葬薄养、节地生态的治丧习俗;整合党员干部、“五老人员”、新乡贤等力量,组建“红色理论宣讲”“翻山饺子宣讲”等志愿服务小队常态化开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殡葬等抵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的农村移风易俗宣讲;在电视台、日报社设置“深化移风易俗”、曝光台等专栏专栏,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典型报道30余篇,曝光铺张浪费等不文明行为5期;依托农村“四会”组织,探索建立“共享食堂”“移风易俗食堂”等30余个,设置新风菜单120余项,劝导制止各类宴席2000余场。

四、加快阵地建设,丰富文化活动。一是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了《巴中市“十四五”文化发展和改革规划》《巴中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等系列文件,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全市现建有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服务中心)185个,所有行政村均建有文化室,“区有馆、乡有站、村有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乡村“村晚”等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上百场次,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强环境整治,改善生活质量。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一是厕所改造标准化。坚持以标准化理念推进改厕建设、使用和管理,探索创新农村厕所革命 “333模式”,整村推进实施。全市完成示范村建设361个,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55万余户,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47%。巴州区、恩阳区、经开区二类县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超70%以上,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类县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30%以上。开展农村厕污共治试点,将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统一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示范村内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二是垃圾治理市场化。各地普遍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初步建立起了“户整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探索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234”机制。全市累计建成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117个、垃圾收集点1.26万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行政村保洁员配备率均达99%以上。三是污水治理多元化。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445”推进机制,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千村示范工程”,各地普遍采取城边接管、就近联建、鼓励独建、因地分散处理等多种模式,将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有效降低生活污水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达65.8%。四是村庄清洁常态化。坚持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工程,探索“三长五治一提升”工作机制。各地坚持聚焦村庄清洁“三清一改”,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发动农民群众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动手绿化美化净化家园,维护公共卫生,全市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万余吨、畜禽粪污4000余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感谢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

巴中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