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探访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特色产业叩开“致富门”

2024-04-18 09:39 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为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在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接续奋斗,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命名巴州区平梁镇凤谷村、恩阳区下八庙镇楼房村、南江县赤溪镇茶园村等32个村为2023年度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近日,记者走进其中部分村落,实地探访他们如何依托发展特色产业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巴州区平梁镇凤谷村

林下养乌鸡 小鸡蛋孵出“金凤凰”

生财有道——采取林下低密度生态放养模式

年出栏巴山黑凤乌鸡3万羽、每年能有100多万元效益

“你们看,这枚鸡蛋是我这几天中捡到的最大的。”4月13日,在巴州区平梁镇凤谷村的文鲸鮽有机农场里,村民章通美正穿梭在各鸡窝间四处寻“宝”——捡鸡蛋。“一天能捡300-500个,这也分季节,冬季鸡下的蛋就比较少。”

“我们这个鸡蛋,卖5元一枚。”在一旁的包装室内,记者见到了文鲸鮽有机农场业主余霖,她一脸骄傲地告诉记者,现在每个月都能卖出5000多枚鸡蛋。“我们的客人分布很广,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到处都有我们的会员,加起来估计有上千人。”

“为何这里的鸡蛋比市场上的价格高出不少?”面对记者的疑惑,余霖笑着介绍,农场养的黑凤乌鸡,采取林下低密度生态放养模式,吃的是纯绿色食品,喝的是山泉水,用的是中草药防疫,所以鸡蛋的成本较高、但品质也更好。“质量决定价格,客人们都喜欢得很。”

据了解,目前文鲸鮽有机农场年出栏巴山黑凤乌鸡3万羽、每年能有100多万元效益。

为让产业发展壮大,让更多人增收致富,凤谷村党支部书记冯玉冰介绍,大家除了可在园区务工外,还有其他收入途径。比如村民可以给农场提供鸡吃的青饲赚钱,跑运输的也能兼职卖些鸡蛋贴补家用,想自己养的还可以在农场低价买鸡苗进行饲养……

据了解,凤谷村在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后,先后又引进晶茂智慧农业,发展蛋鸭、蛋鸡产业,日产有机肥10余吨;发展道地药材300余亩,套种皂角、枳壳、白芍等;建成双鑫菌业生态种植基地200亩。“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做强产业培育壮大工作,让大家获得更多更大的实惠。”冯玉冰表示。

恩阳区下八庙镇楼房村

稻田迎“新客”“稻虾共作”让村民一田多收

生财有道 建立“稻虾共作”发展模式

引进两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发展“稻虾共作”400余亩,实现一田多种、一田多收,还带动当地村民在基地务工

“老张,过来搭把手……”4月13日,在恩阳区下八庙镇楼房村的“稻虾共作”基地里,龙珠君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业主肖龙军正和村民们忙着将捕捉好的小龙虾装车。

“楼房村的气温、水质和土壤都特别好,非常适合小龙虾养殖。”肖龙军介绍,“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立体及高效种养的发展模式,虾可以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而稻田可以为虾供食、遮阴、避害,“稻虾共作”在田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生态产业链。

“小龙虾只要长到重5钱以上就可以出售了,出售的价格随着市场价而上下浮动。”肖龙军手拿一只小龙虾向记者介绍,去年他在基地共收获3万多斤小龙虾,均价为20元/斤,主要销往市区和周边乡镇、县区。今年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趋势,小龙虾产值可达60余万元。

“目前我们村上引进两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发展‘稻虾共作’400余亩。”楼房村党支部书记张会琼介绍,“稻虾共作”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一田多种、一田多收,同时还带动当地村民在基地务工。

“以前村上没有什么产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我们这些上年纪的就只能种种庄稼。”今年60多岁的村民张玉蓉告诉记者,以前由于收入少,手头一直都很紧,日子过得很是艰难。“现在好了,我们直接就在家门口工作,一天给我发80元的工资呢。”张玉蓉笑着说。

据了解,该村发展产业后,常年带动村上156户378人在园区就业。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87元,预计2024年可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10余万元。

南江县赤溪镇茶园村

撂荒地披“绿妆”为村民“茶”上增收翅膀

生财有道——合理利用土地发展茶叶种植

村上将无人耕种的撂荒地利用起来种植茶叶,目前全村种植茶叶900余亩,建成1个180亩的标准化茶叶种植示范园

“你家这两天收了好多茶叶?”“我估计收完了要有个50斤左右。”4月10日,在南江县赤溪镇茶园村的村民岳俊周和岳仙丰正拿着剪刀背着背篓在自家的茶园里忙活着将茶树上最鲜最嫩的茶叶小心翼翼地剪下,不时还相互比较着今年的收获。

“我家自己种了2亩,今年预计能收80斤鲜茶,估计能卖个4000多元,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岳俊周笑眯眯地说,自从村上将那片撂荒地种上茶叶后,他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岳俊周口中的那片荒地指的是以前茶园村无人耕种的撂荒地。由于劳动力缺乏,好好的土地就被荒废了。“2018年,我们经过多方验证后决定将土地资源利用起来发展茶叶种植产业。”茶园村党支部书记岳军表示,目前全村种植茶叶共有900余亩,并建成了1个180亩的标准化茶叶种植示范园。

在尝到茶叶种植甜头后,村民们的种植热情被激发了出来。“这900多亩茶园里面,村民自主种植有600多亩,同时还有其他业主流转土地种植了300余亩。”岳军介绍,目前村上还建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预计今年的产值可达10余万元。

据了解,除了自己种植外,村民们还能在茶园内务工,这也为他们提供了另外一份收入。“平时我就在茶园里干点杂活,到了采摘季就帮忙采摘,一年能挣5000余元。”今年60多岁的村民岳俊数表示。

通江县沙溪镇大井坝村

致富有“方” 蓝莓花开喜上“莓”梢

生财有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已建成1500亩蓝莓和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养殖巴山土猪,年出栏可达1500头以上

4月16日,记者走进通江县沙溪镇大井坝村的蓝莓产业园,只见蓝莓树已经开出了花。

“蓝莓种植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好土壤的酸碱度,这相当于它的‘命脉’。”在产业园一角,记者见到了正在测试土壤酸碱度的通江县艺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业主马小童。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蓝莓都有“水果皇后”“浆果之王”的美誉,含有花青素等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蓝莓树已经开花,预计6月底才能成熟。”马小童介绍,他于2018年流转土地到大井坝村发展蓝莓产业,去年共收获蓝莓4万多斤,总收益30余万元。

“大井坝村位置偏远,以前要出去很难,老百姓就各自种点庄稼,收入很有限。”大井坝村党支部书记殷先亚介绍,村子以前的发展难题主要在于不能形成规模产业。如今该村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已建成1500亩蓝莓和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养殖巴山土猪,年出栏可达1500头以上。“同时我们还依托国家级传统村落,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抓手,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以此来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产业发展了,与产业配套的基础设施也要跟上。这几年,该村还硬化村社道路12.5公里,新建水厂两处,让产业发展彻底告别基础设施方面带来的限制。殷先亚的手机里存了很多这些年关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照片。“每回翻开这些照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对于大井坝村村民而言,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给他们的生产方式带来了改变,也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加美好的期待。

“我平时利用空余时间去村里的蓝莓基地务工,一天的工资80元。”今年已经60多岁的村民马成恩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没有发展产业,他在家里种地,一年到头下来收入微薄。现在他的收入渠道多了起来,收入也翻了几番。“自己喂养点鸡、鸭,再加上园区的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费,手里宽裕多了。”说起如今的收入,马成恩喜笑颜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