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巩固拓展

田畴沃野绘新景 幸福乡村入画来

2023-12-06 16:14 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补齐“三农”领域的短板弱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处处都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1 推进"三区同建" 绘就宜居宜业新乡村
  群山环抱与白墙黛瓦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相得益彰……如今的巴州区水宁寺镇新庙村已彻底改头换面。
  12月5日,记者来到新庙村,村里运动健身场地、阅读场所设施完备齐全。村文明实践所的电子大屏与新建的公告栏上滚动播放着新政策。
  新庙村党支部书记何毅介绍,村里专门设立了环境提升工作组、基础设施提升工作组、村民素养提升工作组、宣传教育工作组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以巴山新居为抓手,大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村阵地建设配套了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文化院坝、健身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现在村里图书室、社保服务网点、卫生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这两年村里还建了一个幼儿园,娃娃们上学也不用发愁了。”村民何春蓉说。
  新型社区建设的同时,产业振兴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新庙村坚持产村相融,紧盯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记者跟随何毅来到新庙村枳壳种植基地,农技人员正指导工人们对园区进行冬季管护,现场二十几个工人忙着清园、消毒、保温等。
  “今年9月,我们开始在新庙村种植枳壳,目前已经种了300余亩。为了来年枳壳增产提量,必须抓紧冬季管护。”园区负责人安全民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冬季管护已经雇佣了本地二十几个人,根据工作的种类和工作量的不同,平均每个工人每天收入100元。“估计整个巴中枳壳种植超万亩,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村里正在建枳壳处理工厂,来年可以收购市里其他乡镇的枳壳加工,一方面壮大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新庙村通过回引业主,流转土地进行集中种植,充分激活了土地资源,目前大力发展特色水果和巴药种植,全村共流转土地1400余亩。一方面保障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就地解决劳动力3000余人次。
  以“三区同建”为引领,以社区建设、产业发展为支撑,打造生活、工作等为一体的新型农村,如今的新庙村已从一个小山村蜕变成宜居宜业的新村居。“下一步,我们打算进一步挖掘乡村生态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对于以后的发展,何毅充满信心。
  2 打造"零"距离服务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直以来,光雾山都是巴中旅游的金字招牌,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南江县光雾山镇桃园社区桃园寺移民安置点的村民们一直饱尝旅游带来的红利。“社区里安置点群众有的开办农家乐和民宿,还有的在景区务工,都有了稳定收入。”桃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强介绍。
  南江县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打出“搬迁+产业”“搬迁+就业”“搬迁+企业”组合拳,通过发展南江黄羊、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引导群众流转土地、入股经营、到园区务工等,户户都有稳定收入。
  “近年来,赤溪镇西厢村成了‘打卡’胜地,慕名前来旅游、研学的游客越来越多,现在我开了一家农家乐,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西厢村安置点的岳金平说完便继续劈柴,为中午客人的订单生火做饭。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好基础设施是关键,南江县在补齐水、电、路、讯等基础短板的基础上,还同步配套了养殖区、便利店、快递服务站,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还设立了童伴之家、图书室等功能阵地,组建了太极拳、广场舞等文体队伍,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陈叔,这是你要买的种子,我给你带回来了,你看下对不对,不对我下午去街上换。”家住公山镇卫星村安置点的杨国军老人,在家门口从“红色骑手”手中接过种子,脸上挂满笑容。了解到老人行动不便的情况后,安置点红色代办队提供了上门服务。
  针对搬迁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南江县全覆盖建立安置点便民服务站点,组建217支红色代办队,推行定人定点固定办、亲情服务上门办、电话网络预约办“三办”服务,提供暖心服务2.2万余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这几年,我们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得到明显改善,但邻里矛盾纠纷等情况还时有发生。”公山镇卫星村党总支书记李晓玲说。类似的情况,其他安置点都存在。为此,党支部指导各安置点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负责公共事务管理、移风易俗整治、邻里纠纷化解等。
  “在安置点治理实践中,我们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全面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推动安置点事合人合心合,让群众身心‘双融入’。”南江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办专职副主任刘艳丽介绍。
  3 加强东西部协作 助力一二三产业“加速跑”
  12月5日,站在通江县浙川东西部协作兰溪—通江产业园外,往日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消失于耳畔。
  机械调试、工人招聘、产品生产……近日,伴随着兰通产业园内多个项目的全面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激光雷达西部基地生产项目也果断选择通江,成功落地东西部协作兰溪—通江产业园。自此,东西部协作兰溪—通江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达13家。
  “兰通产业园的建设,给我们这些小微企业搭建起了很坚实的发展平台。”在位于兰通园区大门左侧的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茹敏良,正忙着安排办公室人员在一楼门口张贴招工启事。
  以“建筑工业化”“用地适宜性”“厂房多样化”为设计理念,作为通江县“一区三园”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核心板块,兰通园区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建设有加工车间、产品展示区、交易区等标准化厂房,可容纳约15家中小企业入园发展,实现1000余人就业,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
  在东西部协作帮扶东风助力下,不仅通江县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持续加快,还极大推动通江县农村电商“加速跑”。
  “给哥哥姐姐们炸一波福利,咱们的通江段木银耳原价399元,今天在直播间只需299元。”巴中市通江县壁州创谷电商创新创业园区网络主播香香正在卖力地吆喝,给网友推介通江本地特产。
  自2019年开园以来,壁州创谷先后立足“三农”,集电商企业孵化、直播带货、网红培育、供应链管理为一体,入驻企业72家,整合全县33个乡镇农产品资源,让通江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去。
  近年来,通江县把农村电商作为重要突破口,借力浙江产业优势,市场化运作农村电商,倒逼农副产品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和品牌化升级,助力通江乡村振兴。2023年1—10月,通江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10.9%,网络零售额3.4亿元,同比增长19.5%。
  “抢抓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机遇,通江县始终聚力于‘工业、产品、渠道’三个关键环节,实现一二三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进一步破解流通渠道不畅、产业链不完善等难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通江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娇蓉表示。
  4 坚持党建引领 画出基层治理“同心圆”
  “终于不用没完没了的吃升学宴了。”这两天,家住平昌县邱家镇邱家堡社区的王先生看着路边张贴的关于移风易俗的宣传海报高兴地说。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20年,邱家堡社区开了一场主题为如何规范“办酒席”、哪些酒席能办、哪些不能办以及礼金怎么送、送多少的居民代表大会,最后他们根据本次大会的讨论结果,优化《红白理事会章程》,完善《社区居民公约》,号召大家形成“红白喜事、节俭办理”的新风民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
  “我们通过组织大家有问题一起商量讨论,极大提升了居民参与度、满意度和主人翁意识。”平昌县委组织部干部何大山介绍,近年来,平昌县以“村规民约”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三双向一质询”等制度机制,配套推行积分制和清单制,形成群众自治的一系列措施,实行正反典型红蓝榜公示制度,定期统计积分评定排名,表彰先进鞭策后进,通过群众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强树牢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契约精神,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群众自治格局,让惠民政策、利民实事、便民举措落到实处、落地生根。
  激发了群众自治活力,更要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前些天,在平昌县白衣镇长岭村的“道德银行”里,村民李泽良正满脸笑容的忙着将自己用积分兑换的东西搬回家。“这次兑换了一袋大米、一桶菜籽油,下次争取多兑换点东西。”
  “我们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大家到村上的‘道德银行’来兑换东西。”长岭村党支部书记李光林介绍,该村的“道德银行”为每个农户建立一张“积分卡”,通过开展“十好”“五星”“五户”评选和“三比四创”等活动,将农户的文明善行量化成积分,鼓励村民根据自身需要兑换实物。
  据了解,近年来,平昌县始终按照爱党爱国、敬业守信、崇尚文化、家风淳朴、邻里和谐的评选标准开展评选,加强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引领,设立乡风文明榜,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通过“晒面子”“翻里子”,大力破除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失德失信等陈规陋习,弘扬家园和睦、尊老爱幼、崇德尚礼、勤劳致富等新风正气,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我们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以‘先进村党组织’创建为抓手,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和驻村工作队,调优以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为网格长、党员为网格员的乡村治理网格,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乡村治理‘铁军’。”何大山介绍,他们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画出最大“同心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