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现代农业

南江县大河镇:撂荒地变“粮”田 孕育新“丰”景

2024-04-17 14:54 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

4月15日一大早,冯登文便带着帮忙的邻居们前往秧母田拔掉稻秧上的薄膜。“田里的秧苖已经三叶一芯,气温升高,正好让它自然生长。”冯登文说,他家大春准备种70余亩稻谷,育秧也就成了大春生产的关键。

今年58岁的冯登文是南江县大河镇灯油坪村村民,一直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去年,他回乡承包130余亩土地。在灯油坪村,留守在家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粮食,村集体还将举家外出村民的撂荒土地集中种植,曾经的撂荒地重新焕发活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

带给村民增收新希望

灯油坪村位于山腰,光照足、土质好,上世纪8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产粮村。由于该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村里土地一度撂荒严重。前年,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该村进行了土地整理、渠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改善,引来冯登文这样即将“退休”的外出务工者。前年下半年,冯登文便回乡购买农机,准备在农村大干一番。“去年种了几十亩玉米、大豆,几十亩油菜,几十亩稻谷。”冯登文说,去年,他以3元一斤的价格,销售了15000余斤大米,加上大豆、玉米、油菜,除去成本,一年有五六万元的纯收入。

在灯油坪村,留守在家的老人都跟着冯登文种粮。“耕种都靠机器,我们这里水源条件又好,种三四亩地还是得行的。”留守老人胡召元说,去年他不但把自家的地种好了,还在村集体务工挣了7000余元。

撂荒地变丰收田

集体经济“钱”途广

灯油坪村仅有三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不到1100人,该村留守在家的常住人口不到150人。在发展冯登文这样的种粮大户、发动留守老人种粮的同时,村两委把以前的撂荒土地收归村集体集中种植,村民在集体土地上务工,实现村民有收入、集体有收益、干部添活力。

“今年,我们村集体种植102亩玉米、大豆,300多亩小麦、105亩油菜,大春将种植80余亩水稻。”4月11日,正在田间查看玉米缺苗情况的灯油坪村党支部委员梁尤明说,该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区内,玉米已经移栽,正准备进行缺窝补种。

对于村集体种粮,灯油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都很积极。梁尤明介绍,参加村集体种粮,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每天工价为80元,现场村干部和村民同工同酬,如此,村民有收入,村干部也因同工同酬而增加种粮积极性。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今年的粮价波动不大,到年底,村集体除去种植成本,还能有近10万元的集体收益。到时,村集体将有更多资金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

打造粮食品牌

南江县大河镇镇长邵兵介绍,去年,该镇在灯油坪村筹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专合社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有多种农业耕作、收割、烘干等农业生产机械,并培养专业农机操作手,与此同时,该镇将把镇农技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的镇农业助耕队并入专合社,为该镇粮食种植提供综合服务。

针对冯登文担心自己50多亩小麦的销售问题,邱兵介绍,近年来,该镇一直寻求与本地粮食加工企业合作,部分粮食产品实现了订单农业,但仍有大部分粮食产品只能进入市场。该镇正在积极寻求引进粮食初深加工企业入驻,力求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该镇还计划加大本地农业品牌的打造,利用富硒等资源优势,引进良种,生产优质粮食产品,打造大河镇粮食品牌,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宣传,让大河镇的粮食不愁市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